快遞袋定做-“快遞”是一種新業態,影響著城市治理-快遞袋廠家
發布時間:
2019-09-11 09:04
來源:
“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快”,用這句話來形容當前中國正在經歷的社會巨變,再合適不過。這其中,最為明顯的莫過于快遞行業的井噴式發展,它將“一切都變得越來越快”的都市體驗帶給了每個人。
“快遞”是一種新業態。自古以來,物流都是衡量社會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準。“郵政”是現代社會的重要裝置,沒有以電報、鐵路等為技術基礎的“郵政”,就不會有近代轉型。快遞行業的興起,不僅僅是郵政市場開放的產物,更是建基于高鐵、航空、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聚合。歸根到底,它是基于“快”而構筑的新業態。有趣的是,這個新業態緊扣新興的互聯網技術,為資本提供了新的自我循環場域,卻是通過聚集“快遞小哥”這類新一代職業群體而形成的。
“快遞”彰顯了都市精神的內在張力。快遞業顯然是創新的產物,代表著都市激情,但它恰恰又在某種程度上恢復了傳統的勞作方式。正因為它兼具“創新”和“傳統”,使得其徘徊在堅持規則和“越界”的模糊地帶。比如,快遞業的快速發展,給城市的市場監管、交通規則等出了難題。僅僅從“快遞小哥”這個群體的觀念看,他們的工作雖高度自由,但處處受苛刻的“計件制”和服務評價制約。
“快遞”本身就是關于“快”的都市經濟、社會和精神的綜合體,它傳遞到都市體系中,迅速影響著城市運轉的邏輯,并連帶影響著城市治理。
“快遞”至少對交通、城管、住房管理和郵政等幾個市政管理領域提出了挑戰
“快遞”本身就是“效率”這一都市精神的產物。讓城市運轉得更快是現代化的應有之義,生活節奏的加速亦是都市生活方式的本質特征。因此,對于市政管理部門而言,“快遞”這一新生事物的出現并不意外,它很容易被納入相關的治理軌道中。不過,隨著互聯網經濟的迅速擴張,快遞的治理事務在短期內急劇增加,對市政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戰。就筆者的田野調查來看,它至少對交通、城管、住房管理和郵政等幾個市政管理領域提出了挑戰。
某種程度上,“快遞”本身并未制造新的治理事務,它所涉及的幾乎所有治理事項,都可以在既有的市政部門中找到相關的職能。與電動車相關的交通管理,在電動車出現之時就逐步納入了交通管理部門的視野,并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管理規則。與城管部門相關的電動車及快遞物件亂擺亂放的問題,也早就在“占道管理”的相關管理條例中明確。
問題恰恰在于,盡管每個部門都可以找到相關的法規依據,并按照部門的職能對“快遞”展開治理,但除了郵政部門這個行業主管部門,“快遞”在短期內所產生的治理事務,對各個市政部門都構成了挑戰。這個挑戰源自“快遞”治理事務具有“剩余事務”的特征:它看似細小瑣碎,卻難以處理。通常而言,治理事務可分為兩類:一類是簡單易處理的事務;一類是復雜且難以處理的事務。前一類事務往往是各個市政部門的“主業”,專業性強,易于認定,且有相對明確的法規依據;后一類事務往往是各個部門“主業”的剩余事務,不易認定,法規依據也不明確。對于交通、城管、住房管理等部門而言,“快遞”衍生而來的治理事務,均是各個部門的剩余事務。
讓“快遞”所塑造的都市生活充滿活力而不失序
“快遞”是一個典型的因新業態的出現而產生的治理事務,它對城市治理更為根本的挑戰在于打破了原有的治理常規,塑造了新的街頭治理景觀。街頭攤販或許變少了,但攤販經濟卻未必減少,它只不過不再依賴于街頭巷尾的人員聚集,而是依賴于線上線下的精準匹配。傳統上對弱勢群體的城管執法沖突的確是減少了,但每天對電動車擺放等的服務管理工作卻在急劇增加。以前,交警主要對有車一族進行執法,但現如今對“快遞小哥”這類群體的交通執法在急劇增加。因此,“互聯網+”所創造的新的經濟活動,事實上對街頭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“快遞”的治理事實上在考驗著城市共同體。在當前的都市中,不同群體對“快遞”有不同的訴求。對于從業者而言,“快遞”本身就是進入城市的一個階梯;但對于消費者而言,“快遞”僅僅是城市便捷生活的一種手段。對于消費者而言,“快遞”提供了另一種生活的可能性;但對于生產者而言,“快遞”僅僅是“時間就是金錢”的表現。對于都市生活的規劃者而言,“快遞”是城市創新的結果;但對于市政管理者而言,它或許是在源源不斷地增加治理事務,提高治理成本。同時,“快遞”也蘊含著都市精神的內在沖突。人們一旦進入“快遞”所塑造的生活方式,在體會到方便、快捷的同時,也會滋生忙碌、無聊的心理體驗。并且,這一體驗本質上是由抽象的時間規則所塑造的,“快遞小哥”也許不用受類似工廠里的老板和管理者的支配,進而體驗到“自由”,卻在不經意間受制于圍繞著“快”而設計出來的一整套行業標準。讓“快遞”所塑造的都市生活充滿活力而不失序,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的市政管理技術,或許還要在更深層次上認識“快”的城市意象。
下一頁
相關新聞